模擬生物滯留池凈化城市機動車道路雨水徑流
文件大小:1.86MB
格式:pdf
發布時間:2014-06-16
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雨水徑流量 生物滯留池填料   |
【摘要】 | 我國城市化的快速發展致使城市機動車道路雨水徑流量顯著增大,雨水水質明顯惡化。采用土柱模擬生物滯留池,考察了其對城市機動車道路雨水徑流水質的改善效果,以確定適宜的生物滯留池填料構成。 |
【部分正文預覽】 | 水源問題、洪澇災害、面源污染是城市化過程中的三大水文響應,也是城市水環境管理研究的重要課題。作為城市三種主要下墊面之一,城市道路雨水徑流量大,污染嚴重,是城市面源污染的主要來源。有研究表明,城市道路次降雨徑流量約為25%,卻產生了40% ~ 80% 的污染物[1]。因此,道路是城市面源污染的關鍵源區。生物滯留池,作為城市暴雨最佳管理措施( BMPs) 中的一項技術,不僅在改善雨水水質方面有較好的效果,而且可以有效削減徑流和洪峰,在美國及其他發達國家已快速成為最有效和應用最廣泛的城市暴雨最佳管理措施之一[2]。發達國家過去十余年的研究表明,生物滯留池出水中SS、營養物質、碳氫化合物以及重金屬的含量明顯減少[3 ~ 6]。有限的研究結果表明,生物滯留池對雨水徑流中致病菌、油脂類等污染物也有較好的去除效果[7 ~ 9]。許多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已經通過實驗室研究和現場運行監測取得了不少珍貴的資料。然而,目前關于生物滯留池改善雨水徑流水質的研究仍然較少,尤其在中國才剛剛起步。 |
|
||
【打印本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