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正文預覽】 |
延河泉出露于山西省陽城縣東冶鎮延河村東北的沁河西岸, 沿40 km 長的沁河河谷, 形成巖溶泉群排泄帶。泉域處于太行山南段, 屬黃河流域沁河水系的一部分。泉域內地層出露較全, 主要有長城系砂巖、頁巖, 寒武系鮞狀灰巖、竹葉狀灰巖、白云質灰巖, 奧陶系石灰巖、角礫狀灰巖、泥灰巖, 石炭系砂頁巖、石灰巖, 二疊系、三疊系砂頁巖, 第四系松散層多分布于河谷地段。泉域主要巖溶含水層為奧陶系中統石灰巖、角礫狀灰巖, 其次為寒武系中統鮞狀灰巖、白云質灰巖。泉域受太行山隆起與沁水坳陷兩大構造單元控制, 東部有晉獲褶斷帶, 西邊有晉東南山字型構造,地層產狀傾向正北和東北, 形成向北敞開的簸箕形巖溶水匯水盆地。巖溶水接受大氣降水及河道滲漏補給后, 由東、西兩側和北部向中部沁河河谷匯集南流, 受隔水層阻擋溢出成泉, 多年平均泉流量3111 m 3ö s。
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 延河泉域巖溶水開始開發利用, 九十年代中后期, 晉城市工業布局開始由中部地區向西部沁河沿岸轉移, 目前沁河沿岸已建成有陽城國際發電有限責任公司一期工程、晉城綠洲紡織廠、陽城縣化肥廠、陽城火車站、大寧煤礦、寺河煤礦等, 工業布局的戰略西移加大了對延河泉域巖溶水的開發利用力度, 同時也造成了巖溶水的污染。隨著城鎮建設和工農業的發展, 延河泉域巖溶水利用量將大幅度增加, 如不及早采取保護措施, 巖溶地下水的污染程度必然加劇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