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淡化是解決淡水資源缺乏的重要途徑[1]。目前,在各種海水淡化方法中,多級閃蒸(MSF)占有主導地位。MSF 技術成熟,造水規模約占世界的60%,特別適合熱電廠進行水電聯產[2]。眾所周之,水電聯產能使能量得以充分的有效利用,因此多級閃蒸利用電廠汽輪機中做過功的蒸汽加熱原料海水,達到“熱盡其能”的目的[3]。
如何將海水淡化裝置與火力發電廠結合進行水電聯產,進一步降低海水淡化成本以及實現能量的有效集成是有待解決的問題,逐漸成為世界各國研究的熱點[4-5]。M Cohen[6]提出了利用電廠排放的冷卻海水作為熱源,實現水電聯產。此項研究因為具有極低的蒸汽和電力消耗,使得產品水具有非常大的競爭力。Ali M El-Nashar[7]通過采用電水比、燃料利用率等性能指標,針對6 種水電聯產方案從能量利用和技術上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實現水電聯產需求匹配的方法和依據設備使用年限內成本最低的原則來選擇最優的水電聯產設計。
王金華等[8]提出一種改進型的多級閃蒸海水淡化系統,并從理論上分析MSF-E 系統的造水比、年均淡化水成本等經濟性指標,結果表明在引出質量份額從0 增加到理論最大值0.743 時,造水比可提高42.6%,同時年均淡化水成本可以下降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