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依靠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業已成為我國經濟實力雄厚、發展潛力巨大、對我國現代化建設舉足輕重的地區。但其經濟繁榮的同時也帶來不少的問題,水環境問題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的集中大量排放,珠三角地區城市內河涌污染負荷日益加劇,城市河段水質嚴重惡化,局部地區出現了水質性缺水[1-2]。河涌水質污染問題已嚴重影響居民生活、城市形象和城市投資環境。如何應對并積極整治河涌污染危害,對整個珠江三角洲地區城鎮的經濟、社會、環境能否持續、快速、協調發展都顯得異常重要。
廣東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采用描述一維非恒定流運動的Saint Venant 方程組為控制方程的河涌水系河網水動力數學模型,對河涌整治進行了物理模型試驗與數值模擬研究[3]。宋華兵[4]根據微氧河涌水體中有機物降解過程存在的好氧降解與厭氧降解共存的特點,建立了微氧水質環境下的河涌水質非線性模型,該模型預測結果比SP 模型及Shastry 模型更加可靠。謝榮煥[5]提出了考慮河流底泥耗氧的Thomas 修正式水質模型,并用于佛山水道支涌復氧工程規劃輔助設計。這些研究工作為珠江三角洲地區河涌整治提供了技術支撐,也為解決一些重要工程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