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污水處理廠污泥泥質調查與處理處置技術對策
文件大小:0.71MB
格式:pdf
發布時間:2013-09-23
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污泥泥質 低有機質 熱值 合肥市   |
【摘要】 | 合肥地區的脫水污泥的低位熱值均較低,不足以進行自持燃燒。針對上述情況,提出聯合厭氧消化—干化—土地利用技術路線作為合肥市污泥處理處置的一個重要途徑。 |
【部分正文預覽】 | 目前,合肥市已建成運行污水處理廠11座,總處理能力85.2萬m3/d,城市污水處理率達98%以上,每天產生污泥量約600t(以含水率80%計)。由于合肥市的污泥處理工作起步較晚,缺乏完備的污泥處理設施與場所,導致每天產生的大量污泥無法得到合理有效的處理。在現有技術經濟條件下,合肥市污泥處理處置采用的主要方式為先濃縮脫水后再外運至周邊郊縣、林用、填埋或部分人工晾曬,由此帶來的環境和社會影響較大。由于合肥地處江淮之間,春夏秋雨量充沛,所以污泥易受到雨水沖刷,漫流到地表水體、滲入地下造成二次污染;而且露天堆放的污泥易產生惡臭和滋生蚊蠅,嚴重影響周邊的環境衛生。污泥人工晾曬盡管可以相對減少二次污染的危險,但受天氣和季節影響很大,而且曬干污泥的出路也成問題[1]。 因此,本文通過對合肥地區主要城鎮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性質進行調查與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處理處置技術對策以供研究。 |
|
|
||
【打印本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