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正文預覽】 |
據水利部等部門調查發現, 截至2005年, 全國約有3億農民飲水不安全, 約占農村人口的34% ,其中, 氟砷含量超標的飲用水、苦咸水、受污染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是嚴重威脅農民身體健康的三大隱患。廣東省農村飲用集中式供水的人數占55. 19% ,飲用分散式供水的人數占44. 81%, 全省農村飲用水合格率為70. 35%, 主要是總大腸菌群、pH、濁度合格率偏低, 地區差異明顯[ 1] 。
位于佛山市三水區逕口鎮的逕口水廠是一家采用常規水處理工藝的小型水廠, 近年來隨著該鎮區域內經濟的飛速發展, 用水量劇增, 供需矛盾已較為明顯。同時隨著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 GB5749 2006)的實施, 出廠水水質要求提高, 逕口水廠在2008年出現了出廠水濁度、pH 等指標局部時段超標的現象。根據規劃, 該水廠未來幾年內將關閉, 因此進行擴建增產是不適宜的。但在近期需水量仍不斷增加的情況下, 如何保障區域內用水量及水質已成當務之急。
本著供水達標、經濟節約、技術可行、近遠期結合的原則, 采取在逕口水廠現有處理構筑物基礎上進行優化改造的方法, 以提高供水量, 同時確保水質達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