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正文預覽】 |
上海江橋生活垃圾焚燒廠位于嘉定區江橋鎮,承擔黃浦、靜安、閘北、普陀、長寧和嘉定六區生活垃圾的焚燒處置任務。廠區現有生活垃圾焚燒設施處理能力為1 500 t/d,建設有500 t/d 的生活垃圾焚燒線3條(一期2條、二期1條)及與之配套的主廠房、進料、焚燒和余熱鍋爐、汽輪發電、煙氣凈化、除鹽水及循環水處理和垃圾滲濾液處理等工程設施。該廠是目前我國最大的現代化千噸級垃圾焚燒廠,焚燒產生的煙氣排放執行歐盟標準。工程于2001年開工建設, 2004年投入使用,F實際日處理生活垃圾約1 850 t,項目運行平穩正常。垃圾滲濾液處理設施設計規模400 m3 /d,設計出水水質執行《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標準》( GB16889—1997)中的三級標準,處理達標后的尾水就近排入城市污水管網,進入石洞口城市污水處理廠進一步處理。滲濾液處理采用預處理(預曝氣+離心脫水) - MBR的組合處理工藝,生化剩余污泥經濃縮脫水,與生活垃圾混合后進入焚燒系統處置。處理設施于2005年開工建設, 2006年底投入正常運行。2007年,垃圾滲濾液的水質與設計預期相比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同時,在長期運營中,處理設施中部分工藝設計、設備配置中的瓶頸問題開始暴露,造成設施實際處理能力下降;與此同時,夏季垃圾滲濾液的產量急劇上升,對廠區內滲濾液有效、安全處置造成極大的壓力。經決策,結合江橋垃圾焚燒廠三期擴建工程(新增2 000 t/d焚燒能力) ,須盡快實施江橋垃圾滲濾液改擴建工程,以解決垃圾滲濾液處理問題。
筆者參與了江橋垃圾滲濾液改擴建方案的技術論證工作。在論證過程中,通過對運營數據的分析,對垃圾滲濾液水質特性及對現有處理工藝的影響等方面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確定了改擴建工程所采用的工藝路線,并在工藝流程中設置了細部的技術對應措施,使處理工藝更貼近實際情況,工藝調節適應能力更強,F將過程中工作思路和體會總結如下。
1 現有垃圾滲濾液處理設施設計情況
1. 1 設計規模及進出水水質
目前實際處理規模為300 m3 /d。進水水質按運行一年多來的實際進水水質分析確定。設計出水水質按《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 16889—1997)三級標準設計,詳細見表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