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量雜質離子對高純水電導率的影響 |
文件大小:0.35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6-07-01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痕量雜質離子 高純水 電導率   |
【摘要】 | 該文介紹并分析了痕量雜質離子(Na+、NH4+及Cl-)對高純水電導率的影響。 |
【部分正文預覽】 | 火力發電廠的大部分水樣經過加氨處理后,水樣電導率主要由NH+4 貢獻。而在正常情況下,凝結水精處理[1-3]混床氫型運行階段出水以及氫交換柱后的水樣基本不含有NH+4,此時水樣可視為含有痕量雜質離子(Na+、Cl-等)的高純水。由于高純水中雜質離子含量極低,因此水電離所產生的H+和OH-對電導率的貢獻都不能忽略。在pH=7.0、溫度為25 ℃的條件下純水的離子積常數為1×10-14,即由水電離產生的H+和OH-分別都為10-7 mol / L,而如果純水中存在有痕量雜質離子,則水的電離平衡有可能被打破,此時純水的電導率將發生變化。有學者提出“溶液中含有0~1 μg /L NaOH 時,電導率會被抑制,并且會略低于純水的理論電導率。……如果沒有意識到這點,會誤導對水的純度的判斷。”[4]但相關文章并未就Na+對電導率的影響程度進行詳細介紹,因此下面就痕量離子對高純水電導率的影響進行討論。 |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