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高原近60年的氣候變化 |
文件大小:0.87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6-07-26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阿拉善高原 氣候變化 生態環境   |
【摘要】 | 阿拉善高原處于季風邊緣區,生態環境極其脆弱,對氣候干濕變化的響應極為敏感。利用近60a的逐月氣溫和降水量資料,采用非參數Mann-Kendall和Mann-whitney階段性轉換檢驗方法,分析了其變化趨勢。 |
【部分正文預覽】 | 以氣溫普遍升高為主要特征的氣候變化備受各界關注,成為學術界研究的熱點問題。然而我國各地的氣溫升高幅度和降水量的時空變化格局及水熱組合形式存在巨大的地區差異[1]。近50a 來中國南方長江中下游地區氣溫呈下降,降水量呈上升的總趨勢[2-3]。與此相反,中國北方出現氣溫上升,降水量普遍下降的格局[4-6]。而中國西北地區則在1987 年后氣溫明顯上升,降水普遍增多,氣候由暖干向暖濕轉型[7-9],導致內陸湖泊水位增高,河川徑流量增加,植被恢復[10-11]。氣候模擬也得出中國西北新疆、河西走廊和內蒙古西部降水量將增加的預測[12-13]。然而與西北接壤的內蒙古阿拉善高原卻呈現地表徑流減少,湖泊干涸、濕地銳減、綠洲萎縮,胡楊林和梭梭林面積縮減,生態環境日趨惡化[14-16]的局面。與西北降水量增加、氣候向暖濕轉型的結論不一致,存在分歧。因此,過渡帶的阿拉善高原氣候是否轉型已成為研究的焦點。本文利用氣象站點的逐月氣溫和降水量觀測數據, 探討研究區氣候變化問題。 |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