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屬鉬的遷移特性及人工濕地處理研究 |
文件大。0.28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4-09-15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人工濕地 重金屬鉬   |
【摘要】 | 人工濕地處理重金屬鉬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為我國人工濕地治理重金屬鉬污染的研究開展以及實際工程應用提供理論支持。 |
【部分正文預覽】 | 鉬是動植物生存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同時也是國民經濟發展中重要的戰略資源。遼寧葫蘆島地區是我國重要的鉬產地之一,選鉬礦物為輝鉬礦(MoS2),礦點分散品位高,幾百個尾礦庫遍布在100多km2范圍內,尾礦庫建設與管理極不規范。2004年起監測發現葫蘆島蘭家溝鉬礦區已對下游水源水庫和地下水造成了嚴重的鉬污染uj,致使葫蘆島市當時的唯一水源地烏金塘水庫水體喪失了城市供水的功能,不得不另找水源,并投巨資加以治理。 國內外處理重金屬的方法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改變廢水中重金屬的溶解狀態,經沉淀法或浮上法從廢水中除去;另一類是不改變廢水中重金屬的存在狀態,對廢水直接進行濃縮分離I2 J。然而,對于以面源污染為特征的重金屬鉬污染,傳統方法在二次污染和經濟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局限性。人工地是依據土地及水生植物復合系統處理污水的原理,人工建立的具有濕地性質的污水處理生態系統、3 J。近幾年我國研究工作者也開展了人工濕地處理重金屬廢水的相關研究 J,對鉬的研究卻相對很少。本文對重金屬鉬的來源、存在形態及遷移轉化進行了描述,進而闡述了人工濕地處理重金屬的機理及模型研究。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