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規模的擴大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的產量在急劇增加。到2003年,我國的城市生活垃圾年產量已達到2.1億t,并且以每年8 ~10 的速度遞增,人均日產垃圾已超過lkg,接近工業發達國家水平。目前,垃圾填埋是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的最主要處置方式,在對城市生活垃圾的填埋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CH 、C02等溫室氣體釋放、滲濾液污染等長期潛在的環境危害,其中垃圾填埋產生的大量滲濾液,具有有機物含量高、碳氮比低、成分復雜、水質水量不穩定等特點,處理困難、處理費用高,成為困擾環境科技工作者和工程建設者的難題。
在研究過程中,歐美學者提出了“生物反應器”的原理,即利用填埋層作為有機物降解的生物反應器,處理填埋場產生的含高濃度有機物的滲濾液可使垃圾中的有機物迅速降解。這在美洲、歐洲、東亞等發達地區已經獲得了較好的驗證及應用,如美國已有200多座垃圾填埋場采用此項技術,英國50 的填埋場進行了滲濾液回灌,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等國也進行了生物反應器填埋場的現場研究與工程實踐。我國從t995年開始對生物反應器填埋技術進行相關研究,但大多集中于實驗室模擬和機理研究,缺乏現場規模的實驗數據和工程應用。本研究旨在通過填埋場現場環境中的中試實驗,分析不同填埋結構下滲濾液回灌對填埋垃圾產生的滲濾液水質的影響,進一步驗證“生物反應器”的原理,比較兩種填埋結構影響差異,為今后垃圾場建設中合理選擇填埋方式及滲濾液回灌的開展提供有力參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