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水環境長效管理研究 |
文件大小:0.23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4-08-22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流域長效管理   |
【摘要】 | 流域長效管理現狀不容樂觀是造成太湖治理在投入大量人力、財力和物力后水質并無明顯改善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在深刻剖析太湖流域水環境長效管理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對策與建議。 |
【部分正文預覽】 | 太湖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太湖流域是我國城市化程度最高、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卜 。2007年流域總人口4917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3.7% ;GDP總量28648億元,占全國的11.6% ;人均GDP5.8萬元,是全國的3.1倍【引。但流域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加快的背后卻是太湖水質的逐年惡化【6_,2007年5月太湖藍藻事件的爆發已經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太湖藍藻事件爆發后,江蘇省無錫市采取了調水引流、引清釋污;人工增雨作業補充太湖水量,抑制藍藻生長;組織上百艘藍藻打撈船上千人次晝夜打撈藍藻等應急措施緊急改善太湖水質。這些應急措施確實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無錫市的供水危機,但應急措施背后的人力、財力和物力損耗卻是巨大的。如何在環境危機發生前,從長效的角度解決環境問題,讓環境管理實現常態化以減少環境事故的發生率,實現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的太湖流域是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在分析太湖流域水環境長效管理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以期為今后太湖和其他地區的水環境保護長效管理運行提供參考。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