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沖渠槽/氧化溝/人工濕地處理太湖富藻水研究 |
文件大小:0.27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4-08-11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脈沖渠槽厭氧反應器 人工濕地組合工藝   |
【摘要】 | 為達到成本低廉、工藝完備、處理徹底、氮磷資源利用充分的目標,采用脈沖渠槽厭氧反應器/氧化溝/水生蔬菜人工濕地組合工藝進行了工程規模的試驗研究。 |
【部分正文預覽】 | 太湖水體的富營養化導致藍藻頻繁暴發.人工打撈是快速減少水體藍藻含量的主要手段 藍藻打撈高峰時段約50%以上的富藻水堆積于太湖周邊陳藻池中。富藻水腐爛變臭。釋放出藻毒素,使水質惡化,嚴重威脅周邊水環境;分解產生的氮、磷、藻毒素經雨水沖刷、地表徑流或淋溶再次流人太湖.會引發二次污染。因此,研發經濟實用、技術完備的富藻水深度處理工藝迫在眉睫 富藻水可降解有機物含量高、氮磷利用潛力大,現有的藻水分離和生物處理工藝都存在建設運行投資高、資源利用效益低、維護管理復雜的不足,而生態處理工藝對土地條件要求高.不符合太湖地區可耕土地匱乏的現狀(”.均無法滿足富藻水處置無害化、資源化、低成本的要求。筆者針對富藻水水質及太湖地區污水處理排放標準.結合太湖周邊陳藻池實際情況.開發出一種經濟高效的新型富藻水處理組合工藝,并開展了中試工程試驗研究。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