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北部灣海域蘊藏著大量的石油資源,目前已開發建成日產數萬t原油的大型海上油田。原油的開采和煉制給人們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同時也給當地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涸洲終端處理廠1999年l0月正式投產,是我國海洋油氣上岸的最大終端處理廠,海底原油采出后一般含水率高達75 9/6以上,經管道運送至終端處理廠進行分離脫水,一般要求分離脫水至含水0.5Z以下,同時進行初步油氣分離。潿洲終端處理廠的原油脫出水含油1000mg/I 左右,經過自然沉降、過濾等前處理后,廢水中的含油量大大降低,但仍含有部分乳狀油和溶解油,濃度在lO~50mg/I 之間。化學混凝法操作簡單、適應能力強,可廣泛應用于采油廢水的處理。混凝劑兼有混凝、破乳的功效,適合采油廢水的初步處理,特別是污油及懸浮物含量很高的原油脫出水,處理效果明顯,處理后的水質達到后續處理的進水要求,大大降低了廢水后續處理的難口]。國內的環保工作者已對該方法處理采油廢水做了許多研究。但不同性質的含油廢水,特別是對低含油廢水用該方法處理效果相差很大[2 ]。本文針對工廠排放的實際工業廢水,開展混凝法處理研究,這對海洋環境保護和油氣田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較大實際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