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灣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是我國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核心區范圍是由4 個拐點( 118°15'00″E,39°02'34″N; 118°15'E,38°25'N; 118°20'E, 38°20'N; 118°20'E, 38°01'30″N) 順次連線與西面的海岸線所圍的海域,核心區面積6 160 km2。該區主要保護對象有中國明對蝦、小黃魚、三疣梭子蟹等。該保護區范圍內港口、航道、油田密布,海洋開發活動日益增多,北部曹妃甸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大規模填海造陸,中部近淺海油田開發,南部滄州渤海新區、黃驊港、濱州北海新區建設,這一系列開發活動給保護區海洋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開展渤海灣表層沉積物的污染調查對于保護渤海灣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生態環境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前人對渤海灣表層沉積物重金屬污染的研究多集中在渤海灣北部海域、河口區和潮間帶[1-5],而渤海灣南部海域報道較少。本文利用2012 年春季,渤海灣南部典型生態區表層沉積物監測數據,重點研究了該海域表層沉積物重金屬的分布特征、影響因素和潛在生態風險,以期為渤海灣環境質量評價與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