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核電應用不斷發展,放射性核廢物的處理和處置成了當今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也成了核電能否進一步健康發展的關鍵問題之一。
目前核電廠放射性廢水常用處理方法包括化學沉淀法[2]、吸附法[3-4]、離子交換法[5-7]、蒸發濃縮法[8]及膜分離法[9]等。常規的化學沉淀法處理效率不高,一般作為預處理方法;吸附法和離子交換法產生的固體廢物不易處置,且吸附劑和離子交換樹脂需要定期更換;蒸發法及膜分離法能耗大,濃縮物需后續處理;鐵氧體法常用于重金屬廢水的處理[10-14]。鐵氧體法就是使廢水中的各種金屬離子形成鐵氧體晶粒一起沉淀析出,從而使廢水得到凈化。鐵氧體法可以同時去除多種金屬離子,形成的鐵氧體具有磁性,可采用磁分離方法實現高效地固液分離,進入鐵氧體晶格中的金屬離子不易浸出造成二次污染,產生的固體廢物體積小便于后續處理[15]。
核電廠放射性廢水中含有60Co、137Cs、90Sr 等半衰期長的放射性同位素。60Co 由金屬腐蝕產物活化產生,137Cs、90Sr 是核裂變產物。放射性核素60Co 半衰期為5.27 a、γ 射線能量高,對環境及人類健康影響大[16]。硼酸作為中子吸收劑加入到核反應堆冷卻劑中也會進入核電廠放射性廢水中。本試驗以59Co 作為模擬非放射性同位素,在硼酸存在的條件下研究鐵氧體法處理核電廠放射性廢水的工藝條件,為降低核電廠放射性廢水中放射性物質含量并使廢物最小化提供技術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