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濕地是一種由人工建造和監督控制、與沼澤地類似的污水處理系統,通過過濾、吸附、共沉、離子交換、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來實現對污水的高效凈化,是一個獨特的基質- 植物- 微生物生態系統。它在保護生態環境和節約能源及投資方面具有傳統2 級生化處理技術難以比擬的優點。作為一項投資少、能耗低、運行費用低、生態環境效益高的治理工程技術。它越來越多地受到社會的關注和歡迎,被廣泛應用于各類不同水體的水質凈化,包括城鎮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和農業污水等方面,其中水生植物對污水中污染物吸收凈化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2-7]。因此,已有不少專家開展了利用水生植物對營養的吸收和降解能力來凈化污水的研究,并取得了較好的凈化效果。而漂浮植物生長迅速并易于收獲,在對污水脫氮除磷的同時可收獲生物資源并且處理系統設計簡單,因此得到廣泛研究和應用[8-9]。
鳳眼蓮屬于典型的漂浮植物,國內外對其用于污水處理有不少報道。盡管如此,但較少研究新型纖維填料和水生植物聯合處理污水。生物繩填料是一種新型水處理材料,以醛化纖綸為基本材料,模擬天然水草形態加工而成。本試驗采用的生物繩填料為聚丙烯(PP)+K-45 型立體彈性填料,其空隙率為99%,相對于其他實心填料而言,可大大提高污水處理裝置處理污水的有效容積,大大提高污水在處理裝置中的水力停留時間(HRT)。因此本試驗結合填料和漂浮植物對污水的處理進行了探討,希望為水生植物復合生物膜法凈化污水提供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