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環衛用水問題暨對策初探 |
文件大小:0.55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4-01-30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灑水車 環衛用水   |
【摘要】 | 分析了我國淡水資源的稀缺性。針對城市清掃、灑水車輛粗放式用水方式,提出以回用中水替代清潔飲用水作為環衛用水的必要性。并就在污水處理廠建設環衛車輛加水設施進行了初步探討。 |
【部分正文預覽】 | 我國是一個貧水國家。從總量上看, 我國人均淡水資源占有量約2100 立方米, 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在世界上名列121 位。被聯合國列為13 個人均淡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扣除難以利用的洪水徑流和散布在偏遠地區的地下水資源后,現實可利用的淡水資源量則更少, 人均大約900 立方米。其中16 個省(區, 市) 人均淡水資源低于國際公認的1000 立方米的嚴重缺水線。6 個省, 區(寧夏, 河北, 山東, 河南, 山西, 江蘇) 低于500立方米的極度缺水線。人口學家預計, 2030 年前后, 我國人口規模將達到近16 億的峰值。屆時,人均淡水資源將進一步下降到約1750 立方米。 從結構上看, 我國淡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 水土資源不相匹配。空間上, 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耕地面積占全國的36.5%, 淡水資源占81%; 相反, 耕地面積占全國63.5%的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區, 淡水資源占比僅為19%。時間上, 我國降水及河川的年內分配集中, 年際變化大, 連豐連枯年份比較突出。我國主要河流都出現過幾年來水較豐和幾年來水較枯現象。例如黃河在過去幾十年中既有過連續9 年(1943—1951) 的豐水期, 也有過連續28 年(1972—1999) 的少水期, 其中斷流21 年。而且在1991 到1997 年間年年斷流, 總斷流時間
717 天, 平均每年斷流102.4 天。降水量和徑流量在時間上的這種劇烈變化, 給淡水資源的利用帶來困難。
如果說近年來房地產價格暴漲使我國土地資源稀缺的觀念走進千家萬戶, 水資源的稀缺程度較之土地資源有過之而無不及。面對用水總量快速增長和人民群眾對飲用水的質量要求日益提高的緊迫形勢, 為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目標, 2012 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它確立了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道紅線。明確提出到2030年全國用水總量控制在7000 億立方米以內; 用水
效率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以2000 年不變價計) 降低到40 立方米以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6 以上; 主要污染物入河湖總量控制在水功能區納污能力范圍之內。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到95%以上的目標。
為嚴格控制用水總量, 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近年來, 內江市水務有限公司積極進行城市老舊管網改造, 推廣節水技術和管網控漏技術。在控制管網漏損, 降低輸差方面取得可喜成績。供水輸差從2006 年的33%, 下降到2011 年的15.91%, 水資源的利用效率顯著提高。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