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土地處理系統中土壤性質隨時間變化研究 |
文件大小:0.65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3-08-26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污水 土地處理系統 土壤性質   |
【摘要】 | 污水土地處理工程有效服務年限范圍內,隨污水處理系統服務年限的增加,污水土地處理工程土壤的有機質、交換鈣、孔隙度呈上升趨勢,而交換鎂、容重、pH變化不明顯。 |
【部分正文預覽】 | 污水土地處理是將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壤-植物系統,通過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等自然條件下的綜合作用,達到處理和利用污水并提供再生水源的目的[1],污水土地處理包括慢速滲濾、快速滲濾、地表漫流、濕地、穩定塘等處理系統[2]。本次研究對象為地溝式污水生態處理技術,是貴貴州省環科院在與日方共同完成的3 m3 /d 土壤法處理工程( 毛管滲濾法) 的基礎上,根據貴州省的實際情況,改進設計方法和設計參數,并進行填料組合配方和單元工藝的優化組合而成的一種污水處理技術。自2002年至今,貴州省采用地溝式污水生態工程處理技術的污水處理工程有21 個,處理規模20 ~ 3 000 m3 /d,服務運行年限1 ~ 8 年; 土壤作為影響污水土地處理效果的因素之一,研究土壤性質隨污水處理系統服務時間的增加而產生的變化是非常必要和有意義的。 |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