摻硼金剛石膜電極處理醫院廢水的研究 |
文件大小:0.26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3-07-10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摻硼金剛石膜電極 醫院污水 糞大腸菌群 電流密度   |
【摘要】 | 通過研究自制電解槽,利用摻硼金剛石膜電極(BDD)對醫療廢水進行消毒實驗研究。實驗研究了電流密度、消毒時間及Cl-濃度對消毒效果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電流密度越大,消毒效果越好;消毒接觸時間越長,消毒效果越好;Cl-濃度對消毒效果影響顯著,醫療廢水Cl-質量濃度達到200 mg/L 以上,消毒接觸時間≥ 9 s,出水即可滿足GB 18466—2005 《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糞大腸菌群數均不得超過500 MPN/L。 |
【部分正文預覽】 | 醫療污水來源及成分復雜,含有病原性微生物、有毒有害的物理化學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等, 具有空間污染、急性傳染、交叉傳染和潛伏性傳染等特征, 如不經有效處理就會成為一條疾病擴散的重要途徑。無論采取哪種處理工藝,都需要對醫療廢水進行消毒處理。醫療廢水消毒的目的主要是殺滅污水中的各種致病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卵,改善水質、減小環境污染,對降低健康風險具有重要的意義。糞大腸菌群是評價醫療機構污水消毒效果的重要指標[1]。相對于紫外線輻照消毒法、化學消毒劑處理法等傳統的醫院廢水消毒方法, 電化學消毒法具有處理裝置緊湊、占地而積小、能使廢水中多種微生物一次性去除、不需投加藥劑和易于實現自動化等優點。因此, 采用電化學方法的消毒研究愈加得到大家的重視。由于金剛石膜電極具有電化學窗口寬,抗腐蝕性強、電化學穩定性強及工作壽命長等優勢[2-3],目前越來越多地被用于廢水的處理中。本文采用以摻硼金剛石(BDD)作電極的自制電解槽裝置對醫院廢水進行消毒處理, 考察摻硼金剛石(BDD)作電極進行電化學消毒過程中,電流密度、接觸時間以及Cl-濃度對醫院廢水消毒效果的影響。 |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