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清河治理后水文特性分析 |
文件大小:0.11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3-06-28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小清河流域 綜合治理 水文特性 分析   |
【摘要】 | 由于歷史原因和人為因素的影響,小清河支流大干流小、行洪能力低、污染嚴重,嚴重影響兩岸人民群 眾生命財產安全。干流治理以后水文特性發生了變化,防洪減災效益大幅度提高,今后要有計劃地進行支流治 理,最終達到全流域綜合治理。 |
【部分正文預覽】 | 小清河發源于濟南西郊,自西向東流經濟南、淄博、濱州、東 營、濰坊5 地市18 個區縣,于壽光羊角溝入海,全長237 km,流 域面積10 572 km2 ,支流大干流小、排洪能力低、污染嚴重是其 主要水文特征。小清河干流治理工程于1996 年11 月下旬全面 開工,到1997 年汛前完成了河道擴挖工程,干流已全線打通,河 道順直,河面開闊,保證了上游濟南市區段達到50 a 一遇設計 防洪標準,中下段達到20 a 一遇防洪標準,以及全線5 a 一遇除 澇標準。 |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