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數據庫建設已涉及相當多的中國水利業務,并且得到了廣泛應用 [1],如全國水文數據庫系統,基本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2]。目前,基于數據庫的防汛會商、洪水預報、防洪調度等應用已趨于成熟,具備了一定的全國范圍內的防洪調度決策指揮能力 [3~5]。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對防洪保安的要求不斷提高,以及流域調度工作思路從洪水調度向洪水調度和水資源調度相結合轉變,從汛期調度向全年調度轉變,從水量調度向水量水質統一調度轉變,從區域調度向流域與區域相結合調度轉變,致使對防洪調度及水資源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盡管信息技術在防洪調度和水資源管理業務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應用,但總體上還處于信息源建設和信息一般統計查詢階段,信息資源的開發程度較低。進入 20 世紀 90 年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沿著從在線事務處理向在線分析處理、從數據服務向信息和知識服務的方向發展,數據挖掘技術在這個發展過程中也應運而生,并且得到了廣泛應用。數據挖掘技術是按照既定的業務目標,對大量的數據進行探索,揭示隱藏其中的規律性并進一步將之模型化的先進、有效的方法 [6],在防洪調度及水資源管理方面具有很好的應用前途。為此,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948 項目的資助下,2005 年 1 月由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河海大學、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共同開展了防洪調度及水資源管理數據挖掘系統(FCD&WRMDMS)的研究工作,項目歷經 3 年多得已完成,并于 2008 年 4 月通過了水利部組織的驗收鑒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