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市初期合流溢流污水沖刷效應研究 |
文件大小:0.40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3-04-12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三峽庫區 山地城市 初期合流溢流污水 沖刷效應   |
【摘要】 | 以涪陵城區典型合流雨污溢流口———城五校溢流口( 檢查井編號為YW22 - 3J) 為研究對象,對山地城市初期合流溢流污水的沖刷效應進行研究。研究結果表明,涪陵城區初期合流溢流污水中污染物的EMC 值如下: TSS = 477 mg /L、TCOD = 530 mg /L、TP = 3. 11 mg /L、TN = 26. 2mg /L,均高于地表水Ⅴ類標準限值; 當降雨強度較大時,初期合流溢流污水的TCOD、TSS、TP、含砂量等指標均有明顯的初期沖刷效應。總體來說,山地城市初期合流溢流污水沖刷效應一方面受到降雨量、降雨強度、降雨歷時、雨前晴天數、地表沉積物和管道沉積物積累等因素影響; 另一方面,山地城市地勢高差大、管網落差明顯的特征,強化了初期合流雨污水的沖刷效應,增加了溢流雨污水中污染物的擴散程度,對周邊水體造成的污染更為嚴重。 |
【部分正文預覽】 | 重慶市涪陵區地處四川盆地東南邊沿,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升高,氣溫遞降,降水遞增,立體氣候明顯; 區內1953 年—2002 年平均年降雨量為1 130mm,最大年降雨量達1 363. 4 mm,最小年降雨量為800. 5 mm,降雨主要集中在4 月—10 月,此間的降雨量占全年總降水量的85% 左右。涪陵呈山地型城市特征,多采用合流制管網,且管網溢流倍數選取較小、落差較大; 降雨初期合流溢流雨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周邊水體,對周邊水體的污染較嚴重。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