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區新農村建設中污水治理工作的探索 |
文件大小:0.21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3-03-04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新農村建設 生活污水 治理   |
【摘要】 | 以房山區為例, 闡述了在北方進行新農村污水治理工作必須按照“因地制宜、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建設與管理并重”的原則, 選取適合北方農村的建設方案和污水處理工藝, 強調污水的資源化綜合利用, 同時要讓農民參與到建設管理中去。探索出一條適合農村的污水收集方法, 推薦在條件許可的條件下使用操作簡單、運行費用低廉的污水處理工藝。 |
【部分正文預覽】 | 房山區是北京市遠郊區縣人口最多的區,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 房山區總人口數81.4 萬。調研的60 個村共有75 個自然片, 涉及2 萬7 388 戶, 7 萬6 988 人。在房山區, 相對于工業污染來說, 農村由于村民居住分散, 環保基礎設施落后等原因, 生活污水等污染治理更為艱巨。比如農村的垃圾隨意堆放, 居民直接將糞便排入簡易廁所, 洗刷廢水直接潑灑到房屋周圍或道路上或傾倒至廢水收集地窖再入滲到地下。同時隨著農村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 農戶房前屋后畜禽糞便也隨處可見, 雨天污水橫流, 晴天臭味難聞, 給生活環境帶來嚴重污染。根據新農村辦公室的最新調查數據顯示, 絕大數村莊的污水是采取的隨意排放方式, 集污系統嚴重缺乏, 只有極個別建立了收集污水的明溝, 但也沒有特定的污水處理裝置。這些污水不是直接入滲到地下就是直接排放到就近的河流, 已經成為流域水質惡化的重要原因。 |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