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慶縣小流域特色經濟建設模式與實踐 |
文件大小:0.17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3-02-27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小流域 特色經濟 模式   |
【摘要】 | 闡述了流域經濟發展經歷的階段, 論述了延慶小流域特色經濟建設的基本模式和實踐, 提出了今后延慶特色流域建設的發展方向。 |
【部分正文預覽】 | 20 世紀80 年代初期, 小流域剛剛步入建設的初級階段, 流域建設就提出了經濟林要納入水保治理的范圍, 在水保措施中要占到20%的份額, 保障流域經濟收入增加50%等5 項目標, 這也是流域經濟的雛形階段。80 年代中期對流域經濟的目標更明確, 更具體。原北京市水利局提出了經濟溝坡治理的理念,是以一個流域的溝或坡為單位重點進行治理, 合理布設措施, 發展支柱產業, 整合資源優勢, 提高經濟效益。90 年代農委提出了溝域經濟, 以山溝自然人文特點, 以都市現代農業為基本產業, 以特色生態休閑旅游為主導, 以特色養殖、特色種植、精品糧作為支撐的基本發展模式。 |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