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酚A廢水處理系統中污泥的有機毒性特性研究 |
文件大小:0.79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3-11-18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活性污泥 BPA   |
【摘要】 | 分析認為是在活性污泥降解BPA的過程中,毒性降解產物或BPA誘導微生物細胞分泌的毒性物質滯留在該區域所致。 |
【部分正文預覽】 | 剩余污泥的土地利用已成為重要的資源化方向。目前,英、美、法等許多國家的城市污泥農用率高達70%,而我國的污泥農業利用率相對較低。 影響污泥土地利用的關鍵是安全性問題。目前,人們主要關注污泥中重金屬引起的環境毒性,而對污泥中有毒有機物引起的毒性重視不足[2]。因此,針對處理大量存在于工業廢水中、毒性較大且可生物降解有機污染物的活性污泥系統來講,對其剩余污泥的有機毒性研究已經成了目前提高其土地利用安全性的重要課題。
隨著工業和經濟的發展,雙酚A( BPA) 的生產量和使用量大幅增加,BPA 可經污泥吸附、光降解和生物降解等過程去除,其去除途徑和效果將直接影響BPA 在環境中的存在狀態及其生態和毒理效應。有研究表明,活性污泥吸附在去除BPA 等環境激素中起主要作用[6],故BPA 的毒性極易直接向污泥相遷移。BPA 可被好氧馴化污泥降解,但其生物降解速率較慢,未完全降解的中間產物滯留在污泥相,也可能會增加污泥毒性[7]。筆者以處理BPA 模擬廢水的SBR 活性污泥系統為研究對象,考察了BPA 降解過程中的污泥毒性形成及分布特性,以期為處理此類污染物的污泥后續處理和處置提供參考。 |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