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超濾膜的開發圍繞著提高截留透過性能、延長使用壽命、降低生產成本等方面進行[1]。有機 - 無機雜化超濾膜具有優良的物化穩定性、較為完善的膜孔結構、較好的膜透過和分離性能以及良好的抗污染能力,成為近年來研究的熱點之一。
1991 年,比利時的 VITO 研究中心將陶瓷粉體引入到聚合物體系中,制得雜化超濾膜 Zirfon,所得膜的孔性能、耐污染性能及機械性能顯著提高,開有機 - 無機雜化超濾膜研究之先河[2]。隨著膜技術的發展和粒子制備技術的提高,有機 - 無機雜化超濾膜方面的研究逐漸深入:由有機 - 無機雜化超濾膜的制備和表征[2-7]深入到該類膜的形成機理研究[8-11]。研究體系也逐漸擴充:聚合物由纖維素類[12]發展到聚砜(Psf)[5,8,13-16]、聚偏氟乙烯(PVDF)[3,6-7]、聚醚砜(PES)[17]、聚氨酯 (PU)[18]、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19,20]、聚乙烯醇(PVA)[21]、殼聚糖(CS)[4]等當前常用的膜材料,無機粒子也由一般的陶瓷粉體(如氧化鋯[2])、活性炭[4]等發展到納米氧化硅[5]、納米氧化鋁[6]和納米氧化鈦[22]等納米粒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