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水文要素演變規律分析是認識流域水文循環的前提和基礎, 也是流域防洪調度和水資源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分析流域水資源未來情勢變化、制訂流域水資源利用的科學管理和決策具有重要意義。太湖流域地跨蘇、浙、滬、皖四省市,位于長江三角洲核心區域,流域面積36 895 km2,是典型的平原河網地區,也是我國經濟社會最發達、城鎮化水平最高的地區之一。太湖流域在氣候上屬于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內降水分布極不均勻。夏季受海洋氣團控制,盛行東南季風,水汽豐沛,降水豐富,汛期5 個月(5~9月) 多年平均降水量為710 mm, 約占全年降水量的60%。發生在6~7 月的梅雨是導致流域性洪水的主要降水形式,而臺風帶來的高強度、集中性降水過程也會給太湖流域防洪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1]。近年來,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以及快速城鎮化進程中強烈的人類活動對流域水文情勢的影響越來越顯著, 使得流域水資源和防洪調度更為復雜。太湖流域雨量測站網比較密集, 降水觀測相對完善, 這是分析太湖流域水文水資源情勢的基本依據。依據60 余年的實際觀測數據,研究和掌握太湖流域降水的時空分布演變規律, 不僅是評價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流域水資源影響的基礎工作, 而且也做好防洪除澇和水資源調度管理的前提。
本文采用太湖流域長系列降水實際觀測數據,通過多種數理統計分析方法,從空間分布、趨勢性、周期性和突變性等方面系統分析全流域及其水利分區降水特征量的時空演變規律,以更加全面認識太湖流域降水要素變化的事實及今后的可能變化,為太湖流域水資源綜合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