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復合聚鋁絮凝劑的制備及其對水中殘留鋁的影響 |
文件大小:0.20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3-10-03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含鋅聚合鋁 鋁試劑分光光度法 殘留鋁   |
【摘要】 | 制備了含鋅絮凝劑聚合氯化鋁鋅(PAZC),并通過鋁試劑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聚合氯化鋁鋅(PAZC)和聚合氯化鋁(PAC)處理廢水后的殘留鋁含量。探討廢水pH值、絮凝劑投加量、沉降時間及絮凝溫度對廢水殘留鋁含量的影響。 |
【部分正文預覽】 |
聚合氯化鋁自 60 年代被開發利用以來,以其性能良好、用量少、對原水的 pH 值及水溫適應性廣等優點,已被廣泛使用到各種廢水處理領域。在聚合鋁制造過程中引入一種或幾種不同的金屬離子來改變聚合物的結構及形態分布產生增聚作用,又可以制造出不同的、適用于不同水質處理的新型聚合鋁絮凝劑[1]。目前國內外雖然對鋁鹽混凝去除有機物研究較多,但很少同時考慮殘留鋁的量,同時發現很多廢水處理廠處理后廢水余鋁含量未能達標。混凝去除有機物的機理被認為主要是電性中和以及金屬離子產生的水解產物(金屬氫氧化物)對有機物的吸附作用。在此過程中,通過絮凝體的形成及大顆粒對微細顆粒及鋁離子和其絡合離子的吸附,在去除水中有機物的同時,也大幅度降低了水中殘留鋁。殘留鋁在溶液中以單體、鋁鹽絡合物和鋁的水解產物狀態存在,沉淀和過濾后,它們有可能仍然存在于溶液中。因此,大力開展水體中殘留鋁含量的研究,具有深遠意義。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