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正文預覽】 |
近年來, 我國水行業開始關注隱孢子蟲污染問題, 建設部新的城市供水水質標準 已經將隱孢子蟲列入其中, 要求有關自來水公司對飲用水中的隱孢子蟲進行有效的監測。目前, 國內有少數幾個自來水公司先后利用免疫熒光技術建立了隱孢子蟲的密度檢測方法, 其中深圳水務集團已經連續多年對其原水、出廠水和管網水進行了有計劃的監測, 積累了一些寶貴數據。
由于免疫熒光檢測方法只能檢測樣品中隱孢子蟲的密度, 無法區分隱孢子蟲的死活, 因此無法評價水處理及消毒效果。為準確評估隱孢子蟲的真正致病風險, 需要建立活性隱孢子蟲的分析檢測方法。目前, 隱孢子蟲的活性及感染性分析方法包括裂囊分析、活性染色分析、反轉錄 PCR、小鼠感染分析和細胞感染分析等, 其中前三種方法的檢測過程相對比較簡單, 但沒有與隱孢子蟲感染致病的環境條件相聯系, 因而對檢測結果的解釋有一定困難。小鼠感染分析試驗條件與隱孢子蟲感染人體最為接近,但動物試驗程序繁瑣、費用昂貴、耗時較長、影響因素復雜, 不便于推廣。相比之下, 細胞感染分析是隱孢子蟲活性和感染性分析的最佳選擇, 它可以在不使用動物模型的條件下模擬體內感染環境, 既可避免動物試驗的不足, 又便于試驗過程標準化, 從而大大提高試驗結果的重現性和可信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