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分離技術處理水中內分泌干擾物的研究進展 |
文件大小:0.24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0-02-05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內分泌干擾物 超濾 微濾 納濾 反滲透 膜生物反應器   |
【摘要】 | 內分泌干擾物(EDCs)在水環境中分布廣泛,對生物體生存和發展危害巨大。綜述了不同膜分離工藝,如微濾(MF)、超濾(UF)、納濾 (NF)、反滲透(RO)等去除EDCs的研究進展,并對其去除特點和影響因素等進行了分析比較。同時論述了膜聯合分離技術處理EDCs的優勢以及改性膜材料用于去除EDCs物質的研究進展。最后展望了膜技術去除EDCs的應用前景。 |
【部分正文預覽】 | 從 1933年 Cook J . W.等人在《自然 》 雜志上首次發表了有關人工合成雌激素的論文以來 ,這類廣泛存在于自然界、 干擾生物體內分泌系統、 進而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的化學物質 ,日益受到科學界的關注 ,人們稱之為環境內分泌干擾物 ( envir 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 t ors chemicals, EEDs) ,簡稱為內分泌干擾物 ( endocrine disrup ting chemicals, EDCs)。美國環保局 (USEPA)內分泌干擾物篩檢與測試咨詢委員會 ( EDST AC)將其定義為:“ 改變機體內分泌系統功能 ,從而導致生物體本身及其子代不良健康效應的外源性物質 ” ,被認為是繼工業革命帶來的煤煙污染及汽車工業發展帶來的光化學煙霧污染之后的第三代污染物。 |
|
| ||||||||||||||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