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殖土理化性質的研究 |
文件大。0.39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09-09-10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腐殖土 理化性質 活性污泥   |
【摘要】 | 采用掃描電鏡、傅立葉紅外光譜、電感耦合等離子發射光譜儀等對腐殖土的理化性質進行研究。腐殖土干態下的平均粒徑 223μm,濕態粒徑 66.5 μm,干腐殖土的密度約為2.47 g/cm3, 結構疏松多孔。當腐殖土與水充分接觸后,其有機質和固體物質僅有微小的溶解。腐殖土與去離子水接觸后,鈣、鎂元素會析出,接觸時間小于2h時,析出的鈣、鎂元素隨著接觸時間的增加而增加,當接觸時間超過2h后,鈣、鎂元素溶出的量幾乎不再增加。腐殖土含有羧基、羥基等官能團,這些都將影響活性污泥的性質。 |
【部分正文預覽】 | 20世紀80年代日本成功地將腐殖土活性污泥工藝應用于多個污水廠的設計和改造,取得了明顯的效果。90年代該工藝進入韓國后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快速的發展。該法能明顯改善污泥的沉降脫水性能,顯著提高污水中有機物的去除效率[1-2]。因此深入研究腐殖土理化性質將為進一步了解腐殖土活性污泥法的機理,強化其凈水過程提供依據。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