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分析了湖濱帶復合人工濕地各功能區去除氮磷的效果。沉淀池除氮效果最不明顯, 在該區內有機氮可能發生礦化作用而轉變為氮氮。有植物系統的潛流和表面流區除氮效果較為明顯, 潛流區對氮氮、峭氮和總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別達、和表面流區對三者的平均去除率分別達、和。磷的截留主要發生在沉淀池, 平均截留率為。潛流和表面流區除磷效果欠佳。表面流區對總磷不明顯, 可能是因為濕地運行了近兩年, 土壤吸附交換達到平衡, 影響去除效果。潛流區對磷的截留主要是不溶性磷的吸附和沉積, 除磷效果受水力負荷影響較大。 |
【部分正文預覽】 | 前言撫仙湖為我國重要的深水湖泊, 近年來由于人類活動影響, 面源對湖泊的污染日益加劇, 湖泊水質惡化問題尤為突出, 表現出由貧營養型向中營養型發展的趨勢。研究表明, 農耕區地表徑流和生活污水等面源污染占撫仙湖陸源氮磷污染負荷的和, 是主要的污染源。為了攔截河道徑流中的污染物, 在河流人湖口建立了窯泥溝、馬料河等多個復合人工濕地。
為了了解這些復合型人工濕地對人湖河水的凈化效果, 本文選擇撫仙湖北岸湖濱帶代表性濕地—馬料河人工濕地為研究對象, 對該濕地作了連續的現場觀測, 并對觀測數據作了回歸分析, 比較了不同功能區去除氮磷效果的差異, 分析了產生差異的原因。研究結果有助于深人探討濕地去污機理, 并為人工濕地的設計和運行管理提供理論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