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酸相發酵類型的制氫轉化規律及比較 |
文件大小:494.71KB格式:rar發布時間:2011-07-01瀏覽次數:次
【文獻出處】 | 轉載 |
【中文關鍵詞】 | 生物制氫 發酵類型 液相末端產物 氧化還原電位   |
【摘要】 | 以葡萄糖為唯一碳源,通過調節進水基質堿度提高反應器內部pH值,使生物制氫反應器內的發酵類型 發生連續轉化,重點考察了發酵菌群從乙醇型發酵演替為丁酸型發酵的轉化規律,并對液相末端產物、產氫速率、氧化還原電位(ORP)以及生物量的變化進行了比較分析。在進水有機負荷恒定的情況下,乙醇型發酵經15d轉化為丁 酸型發酵,轉化順序為乙醇型一丙酸型一混合酸型一丁酸型。乙醇型發酵在穩定運行的情況下比產氫速率平均為22mo1.kg.d明顯高于丁酸型的12mol.kg.d'''',丙酸型和混合酸型比產氫速率較低,但酸化率高于乙醇型和丁酸型,酸化率在混合酸發酵時達到最高,為85.6%。從投堿量上看,丁酸型發酵對堿的需求量(NaOH)為乙醇型的7.5倍。反應體系pH和ORP呈現負相關性,由最初的4.2,-476mV轉為6.8 ,-562mV |
【部分正文預覽】 | 以葡萄糖為唯一碳源,通過調節進水基質堿度提高反應器內部pH值,使生物制氫反應器內的發酵類型 發生連續轉化,重點考察了發酵菌群從乙醇型發酵演替為丁酸型發酵的轉化規律,并對液相末端產物、產氫速率、氧化還原電位(ORP)以及生物量的變化進行了比較分析。在進水有機負荷恒定的情況下,乙醇型發酵經15d轉化為丁 酸型發酵,轉化順序為乙醇型一丙酸型一混合酸型一丁酸型。乙醇型發酵在穩定運行的情況下比產氫速率平均為22mo1.kg.d明顯高于丁酸型的12mol.kg.d'''',丙酸型和混合酸型比產氫速率較低,但酸化率高于乙醇型和丁酸型,酸化率在混合酸發酵時達到最高,為85.6%。從投堿量上看,丁酸型發酵對堿的需求量(NaOH)為乙醇型的7.5倍。反應體系pH和ORP呈現負相關性,由最初的4.2,-476mV轉為6.8 ,-562mV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