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城市供水系統中鹵乙酸含量的研究 |
文件大小:0.29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09-12-30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供水系統 消毒副產物 鹵乙酸 二氯乙酸 三氯乙酸   |
【摘要】 | 考察了天津市城市供水系統中鹵乙酸的含量及其變化規律。結果表明,各自來水廠的出廠水及管網水中的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含量均遠遠低于《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G B 5749—2006)規定的限值;自原水進入自來水廠至最終到達用戶自來水龍頭的整個過程,水中的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含量呈快速上升—保持平穩—快速下降的變化趨勢 ,其中濾后水中的鹵乙酸含量最接近或達到峰值;采用預氯化工藝會促進鹵乙酸的生成,水溫與鹵乙酸的生成呈正相關。 |
【部分正文預覽】 | 在飲用水處理過程中 ,液氯消毒由于具有成本低、 消毒效果好、 易于操作等優點 ,一直被大多數國家廣泛使用。但其在控制細菌、 病毒等微生物的同時會產生以三鹵甲烷、 鹵乙酸 (HAAs)為代表的有機消毒副產物[ 1~3 ]。鹵乙酸是一類具有“三致 ” 作用的難降解物質 ,其中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的檢出率最高 ,是飲用水中鹵乙酸的主要存在形式[ 4 ]。在消毒副產物的總致癌風險中 ,鹵乙酸的致癌風險占91 . 9%以上 ,因此我國在修訂《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 (GB 5749—2006)時增加了對二氯乙酸、 三氯乙酸含量的控制 ,標準規定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的濃度限值分別為 0 . 05、 0 . 1 mg/L。 |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