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正文預覽】 | 近年來, 國內外對于污水生物處理中起著關鍵作用的生物聚集體的研究非常重視。好氧顆粒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和較高的生物量, 能克服傳統活性污泥固有的問題, 已成為生物技術領域研究的新熱點。目前, 國內外在該領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好氧顆粒污泥的特性, 脫氮除磷機理以及形成影響因素上。在以前的研究中主要是采用普通活性污泥或者厭氧顆粒污泥來培養成熟的好氧顆粒污泥。本研究將同時采用普通活性污泥、部分好氧顆粒污泥和部分厭氧顆粒污泥 3 種不同的污泥作為接種污泥, 在相同的操作條件下比較好氧顆粒污泥的形成時間。胞外多聚物( Extracellular PolymericSubstances, EPS)是微生物分泌于細胞外的高分子黏性物質, 它存在于微生物細胞表面, 其主要有機成分是糖類和蛋白質, 此外還有核酸、脂類、腐殖酸、糖醛酸或氨基糖以及無機成分。EPS在細胞表面形成了一層保護膜, 使細胞免受外界環境的破壞, 必要時還能為細胞提供碳源。雖然目前對于EPS的組成以及它的物化性質進行了一些研究, 但是 EPS 對好氧污泥顆粒化過程的影響卻仍然還不甚明確。本研究通過對好氧污泥顆粒化過程的研究, 進一步認識了好氧污泥顆粒化的機理以及胞外多聚物在顆粒化過程中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