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作為世界第三大河流的長江,輸入到東海巨量的淡水和顆粒物,對東海的碳循環過程影響巨大。近年來,對長江河口海洋學的系統研究有許多重要的發現,其中長江河口的碳源過程以及生源要素的相互耦合關系的探索對深入了解東海—長江這一典型海陸交匯體系的生態環境效應意義重大。本文通過2003年5月枯水期對長江口、2003-2004年膠州灣周年現場調查獲得的資料,系統研究了溶解有機碳(DOC)和顆粒有機碳(POC)在長江純淡水到海水這一混合區域的分布、來源特征以及與氮、磷的耦合關系,獲得了系列新的認識,具體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
【部分正文預覽】 | 作為世界第三大河流的長江,輸入到東海巨量的淡水和顆粒物,對東海的碳循環過程影響巨大。近年來,對長江河口海洋學的系統研究有許多重要的發現,其中長江河口的碳源過程以及生源要素的相互耦合關系的探索對深入了解東海—長江這一典型海陸交匯體系的生態環境效應意義重大。本文通過2003年5月枯水期對長江口、2003-2004年膠州灣周年現場調查獲得的資料,系統研究了溶解有機碳(DOC)和顆粒有機碳(POC)在長江純淡水到海水這一混合區域的分布、來源特征以及與氮、磷的耦合關系,獲得了系列新的認識,具體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定量揭示了長江有機碳源的強度,特別是來自除徑流輸入以外的碳源通量,闡明了控制有機碳分布來源的生物地球化學機制。 長江作為東海有機碳的主要源之一,水體中的DOC和POC主要由咸淡水的混合程度所控制。定點觀測表明,生物作用對上層海水中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