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正文】 | 環境承載力是可持續發展的內涵之一,也是生態學的規律之一。現在我們講可持續,它的內涵有幾個方面,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可持續發展要求以環境與自然資源為基礎,同環境承載能力相協調。另外,我們經常說搞循環經濟要以生態學的規律作為指導,那么生態學的規律之一叫做“負載定額”。也就是說,每一個承載系統對任何的外來干擾都有一定的忍耐極限,當外來干擾超過此極限時,生態系統就會被損傷、破壞乃至瓦解。無論是自然生態系統,比如說水環境、大氣環境、土壤環境,還是城市區域、流域等都存在環境承載力的問題。
所以,我們在規劃當中,為了使社會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使之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就必須考慮環境承載力的問題。尤其是在人口眾多、資源短缺、解決快速增長和環境污染及生態破壞將嚴重的我國,應更加重視環境承載力的問題。舉一個例子,比如說我國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現在已遠遠超過了環境容量。如果說在空氣當中二氧化硫的濃度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的時候,我們的環境容量大約在1200萬噸左右。可是2004年在城市附近排出的二氧化硫就達到了2254萬噸,大家看,這已經遠遠超過了環境容量的承載能力。所以說,在規劃及規劃環評當中必須遵循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和生態學的規律,否則將造成重大的事故和損失。
這里我介紹一下香港吐露港污水治理的教訓。香港吐露港是一個半封閉的港口,它的水交換能力很小。在這個吐露港有兩個新市區,一個叫沙田,一個叫大浦,已經超過了一萬多口人口。為了解決沙田、大浦新市區的發展,香港政府在吐露港建立的一個污水處理廠,20多萬噸,投資了7.5億港幣。然而,建了污水處理廠以后吐露港的水質沒有改善,反而下降了。1988年就發生了40次的赤潮。后來,他們對沙田污水處理廠的暴雨池進行改造,但是仍然沒有解決吐露港的污染問題。沒有辦法最后為了減輕吐露港的有機復合及氨氮,當地政府把經處理的污水通過大老山的隧道排入到維多利亞灣。因為維多利亞灣的容量大,處理的水可以稀釋。所以他們用十多年的時間,耗資10多億港幣解決了一百多萬人口的水污染問題。在1992年,香港環境保護署自己說,吐露港是沒有進行全面水質規劃的失敗例證。這是一個大規模的規劃失敗。失敗的主要原因就是僅僅考慮濃度排放標準是不夠的,要考慮受納水體的環境容量,要考慮污染符合的削減和水環境的承載能力。通過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如果在規劃和環評當中不考慮環境的承載能力將帶來重大的損失。
談到怎樣在規劃環評中對環境承載力進行考慮的問題。我感覺到有三點值得注意。
1.推行循環經濟、清潔生產,從源頭削減污染物總量,使環境承載力逐步與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發展相適應。現在我們用的是末端治理比較多,末端治理應該說是防治環境污染的重要技術手段,但是從根本上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還需要從源頭上削減污染物,這是最根本的。以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為例,預測到2020年全國生活污水排放量大概是500億噸,如果處理率達到70%,按二級處理來算的話,即使達到了這個還有150億噸的污水未經處理排入水環境。那么這150億噸的污水相當于我們國家20世紀中期全國的污水量。所以說在規劃環評當中,不僅要達到濃度控制的要求,還要有污染物總量控制的要求。
末端治理的代價是昂貴的。舉個例子,日本的琵琶湖污水處理目前很好,可是目前周圍的污水處理廠是用的三級處理,也就是達到我們回用的要求,處理完了排入到琵琶湖。淤泥用燃燒的辦法,他們用了25年,投入了180億日元,現在怎么樣呢?雖然環境有很大的改善,但是還沒有恢復成為原來沒有被污染的水源。所以說,我們不僅要解決污染物的問題,更主要是控制排污總量。對中國環境污染已十分嚴重,不少地區有些污染物的排放已明顯超過了水環境的承載能力,但是污染物排放總量仍在增加。實施了總量控制以后,可以促進循環經濟的實施,推動建立節約型的社會。
2.規劃環評應將環境承載力作為預測的重要內容。大家知道,預測的結果是對預測對象未來狀態作出評估。但是我們現在做預測的目的是什么呢?是用于指導當前的行動,使事物朝著有利的方向發展。預測的對象的發展有各種可能性,作為我們,預測就是對它發展的各種可能性進行評估。而且我們的預測不是預測一兩年,是五年十年甚至要二十年,所以說,我們要做好規劃環評,特別是我們在預測的過程中除了其他因素以外,應當將環境的承載力作為預測的重要內容。
如果預測的方法是科學的,掌握的資料是準確的,預測就可以作為我們指導工作的依據。
3.在規劃環評當中加強對環境承載力的研究。影響環境承載力主要是兩個方面,第一要考慮中國的資源結構與地理特征。比如說各個地區的自然條件是很不相同的,每個地區的環境承載力也是很不相同的,那么在這個情況下就必須要考慮自然條件對環境承載力的影響。同時還要考慮區域經濟發展的差異。東部、中部、西部,包括東北老工業基地,要把這兩個結合起來才能確定一個地區的環境承載能力。可是,對于一個地區的環境承載力,現在沒有現成的評估方法可以提出來,只能加強研究,特別是從理論上、方法上、配套的法規上及各部門合作的機制上進行研究。在這放面,我感覺特別應強調的是各個部門的合作機制上要理順。我有一個觀點,如果要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建立和諧的社會,那么首先要求政府各個部門的和諧才行。沒有政府各個部門之間的和諧與合作,建設不了和諧社會。
戰略環評上,我們剛剛開始,時間不長,需要進行研究和探討。特別是建議國家環保總局能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在規劃環評技術指南中補充完善有關環境承載力的內容,以便推動全國規劃環評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