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
公司介紹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始建于1975年,前身為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的中國科學院環境化學研究所。經國家科委和中國科學院批準,1986年與中國科學院生態學研究中心(籌)合并,改為現名。
中心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環境化學、環境工程學和系統生態學。研究內容涉及到環境化學、環境工程、生態學、地學等學科的互相滲透。可發揮綜合性、多學科優勢,研究地區性、全國性以及全球性的重大生態與環境問題。中心現設有8個研究室: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環境水質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城市與區域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土壤環境科學研究室、水污染控制技術研究室、大氣化學與大氣污染控制技術研究室、環境生物技術研究室、環境納米材料研究室。組建有 “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形態、環境過程與毒理效應”、“環境微界面過程與污染控制”、“土地利用與生態過程”等3個國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和1個“中國科學院持久性有毒化學污染物(PTS)青年科學家小組” 以及城市生態定位研究站。另設有文獻信息中心、大型儀器實驗室、二惡英實驗室、環境評價部。二惡英實驗室通過了實驗室認可和計量認證,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POPs分析示范實驗室落戶中心。中心與安捷倫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亞太地區北京環境分析實驗室”、與浙江嘉興市共建生態中心-嘉興市生態環境研究基地、與挪威共建中-挪環境綜合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國情研究中心設在中心。中心是農業部批準的農藥登記殘留試驗認證單位之一。
中心在環境化學的若干分支領域的應用基礎研究中作出了原始性的成果。在環境工程方面可以解決若干有重大影響的實際環境問題和擁有一批有競爭能力的環境保護高新技術。在系統生態學方面開創了非傳統生態學的新理論和新方法學,并實現與高新技術的結合,爭取在生態工程方面有所突破。中心在科技實踐中形成了一支結構比較合理,富于開拓進取的科技隊伍和管理隊伍。承擔了有關國家整體利益與長遠利益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某些重大任務,獲得了國內外同行認可,得到了國家、中國科學院和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的支持。
中心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環境化學、環境工程學和系統生態學。研究內容涉及到環境化學、環境工程、生態學、地學等學科的互相滲透。可發揮綜合性、多學科優勢,研究地區性、全國性以及全球性的重大生態與環境問題。中心現設有8個研究室: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環境水質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城市與區域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土壤環境科學研究室、水污染控制技術研究室、大氣化學與大氣污染控制技術研究室、環境生物技術研究室、環境納米材料研究室。組建有 “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形態、環境過程與毒理效應”、“環境微界面過程與污染控制”、“土地利用與生態過程”等3個國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和1個“中國科學院持久性有毒化學污染物(PTS)青年科學家小組” 以及城市生態定位研究站。另設有文獻信息中心、大型儀器實驗室、二惡英實驗室、環境評價部。二惡英實驗室通過了實驗室認可和計量認證,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POPs分析示范實驗室落戶中心。中心與安捷倫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亞太地區北京環境分析實驗室”、與浙江嘉興市共建生態中心-嘉興市生態環境研究基地、與挪威共建中-挪環境綜合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國情研究中心設在中心。中心是農業部批準的農藥登記殘留試驗認證單位之一。
中心在環境化學的若干分支領域的應用基礎研究中作出了原始性的成果。在環境工程方面可以解決若干有重大影響的實際環境問題和擁有一批有競爭能力的環境保護高新技術。在系統生態學方面開創了非傳統生態學的新理論和新方法學,并實現與高新技術的結合,爭取在生態工程方面有所突破。中心在科技實踐中形成了一支結構比較合理,富于開拓進取的科技隊伍和管理隊伍。承擔了有關國家整體利益與長遠利益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某些重大任務,獲得了國內外同行認可,得到了國家、中國科學院和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的支持。
聯系方式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海淀區雙清路18號
郵編:
電話:86-010-10-62923549
傳真:86-010-10-62923549
網址:http://www.rcees.ac.cn/
地址:北京海淀區雙清路18號
郵編:
電話:86-010-10-62923549
傳真:86-010-10-62923549
網址:http://www.rcee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