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解酸化法在單晶硅生產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文件大小:0.13MB
格式:pdf
發布時間:2016-09-06
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生化處理工藝 水解酸化工藝   |
【摘要】 | 根據江蘇順大半導體發展有限公司單晶硅生產廢水的水質特點,在原廢水生化處理工藝前增加水解酸化工藝,不僅提高了廢水的處理效率,而且提高了廢水的可生化性,出水水質穩定達標。 |
【部分正文預覽】 | 江蘇順大半導體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10月,是揚州地區最大的光伏企業,年產單晶硅切片30 000萬片,在單晶硅切片生產過程中,切片、清洗工段產生大量廢水,廢水量達2 000 ~3 000 m /d。廢水中主要含有硅粉、碳化硅、聚乙二醇、氫氟酸、檸檬酸、洗滌劑及表面活性劑等 。 2003年,公司配套建設了廢水生化處理設施,高郵市環境保護局對公司廢水排污口進行了多次監督監測,出水水質為COD 400~500 mg/L、BOD 8~10mg/L、SS 90~110 mg/L。監測結果表明:單晶硅切片生產廢水由于BOD /COD 較小,廢水的可生化性較差,水質難以穩定達標。針對單晶硅切片生產廢水的上述特點,該公司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于2009年對廢水處理設施進行了技術改造,在生化處理前,增加了水解酸化工藝。
間的廢水處理方法,主要用于有機物濃度、ss濃度均較高的廢水預處理。水解酸化工藝不僅能有效地去除廢水中的懸浮物和COD 而且能明顯改善廢水的可生化性。
水解酸化機理,是在大量水解細菌、酸化菌的作用下,將廢水中的不溶性有機物水解為溶解性有機物,將難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質轉化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水解酸化利用的是兼性厭氧菌。兼性厭氧菌具有繁殖速度快、代謝強度高、對外界環境適應性強等特點,適用范圍較廣 。 |
|
暫無評論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