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解法是20 世紀70 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新興的廢水處理方法,其利用金屬腐蝕原理形成原電池對廢水進行處理,該方法具有適用范圍廣、處理效果好、運行成分低等優點,因此廣泛運用于染料、電鍍、石油化工、制藥等行業廢水的處理中[1-4]。隨著酸化壓裂液中添加劑的成分越來越多,結構越來越復雜,穩定性越來越好,因此返排液中所含的污染物的成分處理難度也越來越大,酸化壓裂廢水往往呈現“三高”現象:高酸度、高穩定性、高COD 和高礦化度(見表1)[5],藥劑法很難將其處理達標;而且,由于作業施工點極為分散,酸化壓裂廢水間歇排放,排放量變化大,因此也不適宜采用常規的生化法處理;同時單一的微電解法也很難滿足處理要求。氧化法主要以高級氧化法為主,如Fenton 催化氧化技術,Fenton 試劑約在100 多年前發現,但直到20 世紀60 年代末,它才被應用于氧化去除有毒有機物[6],該方法是依據反應過程中產生的氧化能力極強的羥基自由基對有機物進行有效的氧化或深度氧化,并依此達到去除有機物,降低COD 的目的。微電解可以為Fenton 反應提供所需的催化劑Fe2+, 兩個工藝的聯合不僅可以更大程度的降低廢水中的污染物,還可以降低處理成本[7]。
本研究采用微電解—Fenton 聯合工藝處理酸化壓裂廢水,以期達到降低廢水的COD,為進一步處理提供有利的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