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從全國人大網獲悉,近日,全國人大代表、南陽市市長霍好勝等15名代表在兩會中提交了《關于征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資源稅用以支持水源地南陽發展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
《建議》稱,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國家先后實施了丹江口水庫初期工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南陽是中線工程起點和核心水源區,也是中線工程干線最長、移民遷出并安置人數最多的地級市,累計淹沒國土面積506平方公里、占庫區水域總面積的48.2%,移民群眾36.7萬。
湖北丹江口,南水北調中線丹江口水庫開啟多個閘門泄洪。
為保護水源地水質,南陽生態建設投入巨大,經濟發展面臨諸多壓力和挑戰。
《建議》指出,當地因防污治污,先后關停整治企業700多家,關閉搬遷畜禽養殖場1500余家,取締庫區養魚網箱5萬多箱。由于國家一次性補償不到位,在前期關停搬遷企業和職工安置時,應補未補金額在50億元左右,有關企業主和養殖戶損失慘重。以靜態算,因南水北調關停企業造成南陽地方財政每年減收約7億元。
此外,環境保護和保障移民發展帶來的持續性支出負擔沉重。《建議》提供的數據顯示,在2477平方公里水源保護區內開展工業點源污染治理、農村環境綜合治理、水質監測運行等,還需投入14.8億元,年運行費用達到4167萬元;在庫區和干渠沿線常設護水隊、護水員,每年需投入370萬元。移民后續穩定發展方面,南水北調中線移民南陽市內安置10萬多人,未來五年市縣鄉三級每年需要投入資金2.5億元。
面對南陽生態建設投入巨大,產業發展受限等壓力和挑戰,代表建議國家在推進水資源費改稅改革中,將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資源稅進行集中征收、歸水源地使用。同時,對于南水北調水源地水質保護、環境治理、生態建設、移民發展等項目建設,中央財政根據生態保護項目實施計劃給予專項轉移支付,同時免除地方配套。
中國水工業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中國水工業網合作媒體或互聯網其它網站,中國水工業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