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評世界,風云變幻,脫鉤改制,誰主沉浮。
2016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變革的一年。作為置身其中的一員,變革,與所有人都有關,誰也無法置身事外,你是主動求變還是被動接受呢?你是否準備好迎接這場風暴呢?讓我們來看看偉大的小毛驢是如何看待2016年環評的那些事。
1環評脫鉤改制
2015年3月20日,環保部以環發[2015]37號文下發《全國環保系統環評機構脫鉤工作方案》,消除環評機構的環保部門背景,徹底解決環評技術服務市場“紅頂中介”問題,環保系統環評機構分批完成脫鉤。
俺只想安安靜靜做個普通環評工程師,可是改革的浪花還是將我卷入這場變革的漩渦,Tobeornottobe,that’saquestion!是留在體制內還是走向市場,對于很多環保系統人來說是一個艱難抉擇,也是一個全新挑戰。
2未來的方向
未來隨著《建設項目分類管理名錄》修訂,預計又將有不少環境影響小的項目級別會進一步降低,環評業務又將少一塊,那么,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環評人的出路在哪里?
我想,《“十三五”環境影響評價改革實施方案》為環評指明了未來的方向。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提高環評有效性這條主線,要求環評單位需要改變,需要創新,才能迎接“十三五”環境影響評價改革。個人以為,可以從以下方面嘗試:
(1)打造核心團隊
“二十一世紀最缺的是什么?人才”。現在環評單位最缺的是什么?你說環評工程師?答對了一半,是有經驗的環評工程師。這里有經驗的環評工程師是指能獨當一面的工程師,而不是工作了N年連個報告書都搞不定的這類工程師。
做環評就如同行軍打仗,而項目負責人就是這個軍隊的主帥,那么問題來了,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項目負責人呢?
狼叔(論壇ID:EIA-3)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談及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項目負責人,我結合自己的心得體會,歸納為以下幾點:
扎實的基礎知識、快速的學習能力、良好的溝通能力、強烈的責任心
(2)嚴格質量管理
嚴格環評資質管理。完善環評機構工作能力、人員專業結構等準入要求,改革環評工程師職業資格管理,研究提出以強化環評文件質量為重點的環評機構準入條件。支持環評機構做大做強,走專業化、規模化發展道路。建立健全退出機制,完善環評機構隨機抽查制度和省級環保部門年度檢查制度。強化質量監管,對環評文件質量低劣的,實行環評機構和人員雙重責任追究。
質量是環評企業生存底線。隨著環評資質審批放開,質量如何能經受得起環保部門檢查也是擺在很多環評單位面前一道坎,假如第三次全國環評機構執法大檢查來臨時,您所在的環評單位能否經受得住檢查呢?你自己負責或參與的項目能否經受得住檢查呢?我想,大家還是未雨綢繆為宜。
(3)打造優勢產業
“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在環評領域,環評單位應該打造自己公司核心競爭力,只有提供最專業的服務,才能在今后的激烈競爭中勝出。每家環評單位都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大最強自己的優勢產業。
(4)提供環保管家服務
根據《“十三五”環境影響評價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出的“創新“三同時”管理”中可以看出,建立環評、“三同時”和排污許可銜接的管理機制為環保管家業務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把團隊做小,把客戶做大,為客戶提供最專業環保管家服務。由于環評服務目前環評單位很少針對客戶量身定做環保咨詢服務,大部分環評做完就完了,其實環境領域業務還是不少的,如清潔生產、施工期環境監理、風險應急預案、環保上市核查、環境工程設計、施工,企業環境信心公開以及以后的排污許可等等,我們需要的是給企業提供私人訂制。當業主從心底認可我們環保管家身份的時候,這才是我們真正成功的時候。
(5)開展創新服務
目前隨著環評報告全本公開,報告編制可參照內容越來越多,那么如何在以后創新不可復制的內容就是環評單位應該考慮的問題。由評估中心數值模擬重點實驗室出品的風險評價3D效果、云眼執法應該是以后創新方向。環評不應該是編數據,要回歸其咨詢指導的本意,如果環評單位都不認可自己的成果,你覺得外界會認可嗎?所以,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對環評創新是很有必要的。
(6)關停、搬遷企業環境風險評估
目前環保部已頒布《場地環境調查技術導則》等五項標準,指導污染場地土壤和地下水調查、監測、風險評估和土壤修復。隨著城市化進展和土十條發布以及常州外國語學校毒地污染事件爆發,預計后續關停、搬遷企業環境風險評估業務會成為一個新增長點,但是這類項目公眾關注度高,必須工作經受得住考驗才行。
(7)誠信記錄
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制定《全國環評機構和環評工程師誠信管理辦法》。在“智慧環評”綜合監管平臺中建立全國統一的環評機構和環評工程師誠信管理系統,將各級環保部門監管中發現的環評機構及人員違法違規行為和處罰情況及時納入誠信記錄,并向社會公開。對在多地出現不良誠信記錄的環評機構和人員,限制或禁止從業范圍從當地擴大至全國。
目前很多單位在發展壯大過程中,由于觀念上還未完全轉變過來,質量把關不嚴,出現被通報現象,計入誠信檔案,對于公司下一步發展壯大很不利。建議每一個想做大做強的單位,一定要做好質量、做好口碑,不要為追求短期經濟利益而做出飲鴆止渴的短視行為。
在當前環保系統改革的時候,相信有不少跟我一樣,“徘徊著的,在路上的,你要走嗎?沸騰著的,不安著的,你要去哪?”,答案就在你自己的心中,勇敢走下去就好,送給大家這首最能代表我現在心情的詩與大家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