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南方多省市的洪災直接讓我們看到了建設海綿城市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極端的自然天氣和雨虹設施的不完善,讓我們受損的除了目前看得到的災害,還有未來看不到的物價。那么,我們就用數據來告訴你,物價是否真的會在洪水退去后全面大漲。
關于洪水引發的海綿城市話題,請看我們另一篇文章《你知道洪水滔天的武漢還有另一個身份嗎?》。
這次洪水主要由厄爾尼諾現象引起的,而在這幾年似乎厄爾尼諾非常的頻繁,除了今年之外,2010年、2007年、1998年全部都是厄爾尼諾現象,我們也無一例外的都被淹了個遍,如果再加上2003年的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異常,我們18年竟然遭遇了5次百年一遇的洪水襲擊。平均3.6年一次,而時間過去了18年,我們看到的依舊是我們豆腐渣一樣的防護措施,以及能夠看海的內澇城市。
這次重災區主要在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基本上就是我國南方的蔬菜大省,也是農業大省。這次洪水襲擊之后,很多人都擔心,物價是不是有要漲了。災害性物價上漲,是否會對央行的寬松造成影響,進而影響整個國民經濟和投資市場。
洪水推升菜價這幾乎是一定的,很多蔬菜來不及收割,再加上道路交通被毀壞,運輸造成了巨大的問題,那么菜價上漲幾乎沒什么懸念,但問題是,今年我們剛剛平抑了蔬菜價格,自打春節之后蔬菜價格就開始回落,市場供給也十分的充足,所以短期看7-8月份,市場仍然不會受到太大影響,而我們看到98年的數據也是如此,洪水來了之后,菜價基本穩定,而CPI還不升反降,當然這跟當年金融危機之后的通縮環境有關,而我們今年的形勢似乎也大體差不多,盡管央行一直試圖想寬松,但物價基本上已經沒什么上漲的動力。而03年和07年,都是經濟比較熱的時候,所以本來CPI就不低。參考價值不大。拿最近的一次2010年的洪水分析,當年其實并沒有什么特別的表現,跟日后的幾年數據,基本處在一個水平線上。也就是說特大洪水的爆發,讓糧食和菜,都漲價了不少,但對于CPI的影響還是有限的。
說完糧食和蔬菜,還得說說豬肉,前兩天有消息說安徽省六安市一家養殖場因大雨被淹,6000多頭生豬浸泡水中20小時。員工撤離前最后一次涉水走進豬舍,與精心飼養的生豬訣別。有人擔心養殖場都出問題了,會不會減少豬肉的供給,然后影響豬肉價格。這基本也不會的,還是媒體的報道,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6月17日白條豬批發均價每斤12.20元,比6月10日每斤12.93元下降了5.65%;經過了連續的上漲之后,豬肉的供給已經恢復,而天氣炎熱,大家吃肉的熱情也隨之降低。所以一出一進,豬肉價格似乎已經漲不動了。而這次洪水傷豬事件,基本也是個個例,并不像蔬菜和糧食那樣具有共性,所以豬肉價格跟洪水更是關系不大。
綜合來看,洪水推升最明顯的就是蔬菜價格,而對糧食的影響比較微弱,特別是98年洪水之后,東北的糧食還增產了不少,可見洪水對糧食不完全是壞事,起碼比干旱要好的多。而對于豬肉,洪水更是沒什么太多影響的。所以判斷,大洪水過后,CPI不會有明顯變化,之前該怎么樣,就怎么樣。個別蔬菜可能漲幅不小,老百姓的菜籃子成本支出增加,但并不會影響整個CPI劇烈的變動,更不會影響央行的調控節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