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直排現象成惡性蔓延趨勢,本該成為治污最后一道關口的污水處理廠,屢屢成為偷排、直排的污染源,來自社會的批評聲音越來越多,很多時候將矛頭直指各級環保部門。
環保部門依法督促地方政府建立健全治污設施和配套管網,保證污水處理廠建得起、轉得開。
污水處理廠不正常運行,地方政府并非不知情,當然也知道怎么去整改,但始終無所作為,因為不知道如何進行有效監管,光靠獎罰制度進行約束,可能治標不治本。
創新監管方式,拓展監管主體,始終對偷排、超排、直排、數據造假等違法行為保持高壓態勢。
如何才能破解執法難、監管難的困境?一個現實可行的做法是,不斷提升對污水處理廠的監管能力。具體來說,一要創新監管方式,二要拓展監管主體。
近年來,不少水務集團采用在線監測的利器,將所有的污水處理廠納入在線監控系統。可問題又出來了,有些污水處理廠為了降低成本,故意在減排數據上造假,使在線監測很難發揮應有的作用。這就使得在線監控系統必須升級改造,成為一個能實時采集終端數據、傳輸、分析、處理、得出決策的整個監管過程的遠程監視管理系統。
從事水務行業信息化建設十余年的華信數據表示,水務遠程監視管理系統實現水務集團(環保部門)對所有下屬廠站自控系統中生產運行數據、設備運行狀態數據的自動實時采集,遠程實時傳輸, 融入預警告警功能,通過閃爍、聲音、彈出信息框、短信等直觀展現各類數據的超限報警。 同時在報警處理中融入報警處理預案功能和歷史同類報警提示功能,使報警的處理智能化,提高處理效率,實現對實時采集數據的對比分析,以曲線的形式直觀展現數據波動情況,并可隨時對歷史數據進行查看。
這樣一來,監管污水處理廠的主體,除了環保部門,還有第三方輔助監測企業,以及社會公眾,污水處理廠監測數據的透明度就會大大提升,不僅可以降低地方政府姑息縱容違法排污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了污水處理廠違法排污的風險。
總之,對于污水處理廠,不僅不能因為其行業的特殊性而放松監管,反而應該通過強化監管使其回歸固有的公益屬性。加強對污水處理廠的監管,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