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沐浴著春天的海風,唐山市曹妃甸區綠意漸濃,泛著嫩黃的冬青、冒出綠芽的柳樹,彰顯出一派生機。
走進曹妃甸,了解曹妃甸,才發現,這里不僅有映入眼簾的綠意,在看不見的地方,一條以綠色發展為基調的循環經濟鏈條,正在為曹妃甸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讓這里活力無限。而且,更高層次的循環經濟形式——不同企業之間的循環鏈條,正在曹妃甸不斷拉長。
站在北控阿科凌曹妃甸海水淡化有限公司院內,向西望去,碼頭上的門座式起重機非常清晰。“向西走1.4公里就是大海,水泵吸取負9米地方的海水,再經過淡化處理,水質很好。”該公司運營負責人周海燕介紹,阿科凌項目是曹妃甸海水淡化的中試項目,目前每天運行一套設備,淡水產量為1噸。海水經過復雜的過濾系統,46%變成淡水,其余54%成為濃鹽水。
這些淡水通過管道流進一路之隔的華潤電力有限公司一期,用作發電冷卻水;濃鹽水則成了新島化工的生產原料,用以提煉溴、鉀等化工產品。
將來,隨著首鋼二期、華潤二期等項目的實施,阿科凌項目將滿負荷運行,日產淡水5萬噸。與中試的模式一樣,淡化海水一部分將輸送至華潤電力,華潤電力則會把發電中產生的蒸汽余熱輸送到海水淡化項目,用加熱法生產淡水。“你看,那里留著一個口,是華潤熱電預留的余熱輸出口。”順著周海燕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了正對著阿科凌廠區的管道口。而濃縮鹽水將成為三友化工的“寶貝”。該企業有意向投資40至60億元,建設飽和濃鹽水項目,生產純堿、燒堿。項目建成后,三友化工成本將降低,生產規模也將擴大。
在阿科凌廠區的北側,有一片約900畝的空地。“這是日產百萬噸海水淡化項目的預留地。”曹妃甸工業區管委會副主任朱越杰說,這些水將跨越二百多公里,作為北京市的戰略水源保障,解決首都一部分淡水需求。
這條不同企業之間的循環鏈,僅僅是曹妃甸打造“中循環”的一個縮影。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曹妃甸的財氣、人氣不斷聚集。2013年,全年共實施億元以上項目170個,總投資2500億元,當年完成投資650億元。海清源反滲透膜制造、首鋼三冷軋等一批項目竣工投產,LNG碼頭建成并向京津唐地區供氣,中關村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中國留學人員創業園等一批項目成功簽約。
目前,在曹妃甸工業區,已經形成港口物流園區、鋼鐵電力園區、化學工業園區、裝備制造園區、綜合保稅區、新興產業園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7個產業園區。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建設步伐加快,曹妃甸已進入產業加速聚集期。在這個過程中,曹妃甸作為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區,正在按照全新規劃、動靜脈產業結合、運用高科技發展高效循環經濟體系的思路,全力打造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經濟增長快的新型工業化模式,為曹妃甸自身發展、唐山經濟轉型,乃至整個河北沿海經濟的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循環經濟重在算“大賬”,算“長遠賬”,在眼前的“錢景”和長遠的“前景”之間取舍,曹妃甸努力踐行著科學發展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