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暫行辦法》近日出臺,并將于4月1日正式實施,這是我市再次重拳控制污染物總量的重要舉措,對減少和防范霧霾天氣的發生具有積極作用。什么是排污權有償使用?這一措施為何能控制污染物排放?對于可能出現的偷排企業如何監督?市環保局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處處長劉朝霞對此進行解讀。 排污指標是種稀缺資源
控制污染物總量對保護環境、促進生態修復具有重要意義。排污權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劉朝霞說,所謂排污權,是指排污單位按排污許可證許可的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向環境直接或者間接排放污染物的權利,排污權實際上是環境容量使用權。事實上,污染物排放量應視環境容量而定,如果排放量大于環境容量,環境污染就會越來越嚴重。
排污權有償使用,就是指在一定區域排污總量控制的前提下,各級政府按照規定權限,將排污權指標分配或者出讓給排污單位,并收取排污權有償使用費的行為。以此為前提,符合條件的排污單位之間,可以對排污權進行出讓或購買,這就是排污權交易。
目前納入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的是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四項污染因子。
節約下來的排污量可賣
目前,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相關工作,還沒有太多成熟經驗,河南、浙江兩省相對先行。省政府去年7月下發的《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規劃》中指出,支持蘇州和泰州先行開展環境權益交易中心建設。目前蘇州和我市正在試點這一工作。
那么,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為什么能起到控制污染物排放的作用呢?劉朝霞解釋,《辦法》實施后,對于需要獲取排污權的單位,其主要污染物排污權的取得一律實行有償方式,也就是說企業排污要付出金錢的代價。 這就有利于促使其改進工藝、減少排放,從而節約成本。
同時,如果一個企業通過技術改造減少了排放,節約下來的排污量,可以由政府回購,也可以通過市場交易,“賣”給其他排污量超過自己限額的企業。“賣”的方式可以是協商,也可以是競價。這樣一來,多排污的企業生產成本就會上升,少排污的企業生產成本就會下降,從而促使落后產能的淘汰,使污染物排放越來越少。
“同時,結合國家節能減排的指標,今后排污總量控制會越來越嚴,企業超額排污的成本也就越來越高。”劉朝霞介紹。
三類企業有錢也買不到額外排污權
實行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后,是不是意味著一些重污染企業,只要通過市場購買別的企業的排污權,就可以“盡情”排放呢?
答案是否定的。劉朝霞說,三類企業將被禁止購買排污權,也就是說你給的錢再多,也沒法獲得額外的排污權。這三類企業包括:被列入市級以上重點污染整治或者實行區域限批的;在企業環境行為信用等級評定中被評為紅色或黑色的;其他依法不能進行交易的情形的。
此外,結合國家節能減排要求,有償獲得排污權企業的排污權有償使用期限暫定也只有5年,5年后也要重新核定,對排放總量控制會越來越嚴。
對于《辦法》頒布前已經取得排污許可證及已經審批的新建、改建、擴建項目的排污單位,排污權暫時實行無償方式,不過逐步也要實行有償方式。
刷卡制“卡”住企業偷排污染物
申請的排污總量可能得不到批準,實際的排污指標又不夠用,會不會出現企業偷偷排污的情況呢?
不用擔心,環保部門已經想到了這一點。目前,我市的“企業刷卡排污管理示范工程”,作為省環保廳的科研項目正在研究中,將來會建立刷卡排污系統。“企業的排污總量都在‘卡’上,當用到總量的80%后,系統就會報警,如果超過總量的一定限額,系統就會自動斷水斷電,企業生產就無法進行,自然也就無法偷排污染物了。”劉朝霞介紹。
當然,實行了主要污染物排污權有償使用后,也不免除排污單位法定的環境保護義務,污染物排放必須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標準的規定,必須按時足額繳納排污費等等。
何謂“排污權交易”
排污權交易,作為當前最受世界關注的環境經濟政策之一, 起源于美國。
美國經濟學家戴爾斯于1968年最先提出排污權交易理論,并首先被美國國家環保局用于大氣污染源及河流污染源管理,并圍繞排放減少信用從1977年開始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規,允許不同工廠之間轉讓和交換排污削減量,這也為企業針對如何進行費用最小的污染削減提供了新的選擇。而后德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相繼實行了排污權交易的實踐。
國內發展
上世紀90年代,我國引入排污權交易制度,最初為了控制酸雨。
2001年4月,國家環?偩峙c美國環保協會簽訂《推動中國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控制及排放權交易政策實施的研究》合作項目。
2001年9月,南通市順利實施中國首例排污權交易。交易雙方為南通天生港發電有限公司與南京醋酸纖維有限公司,雙方在2001至2007年期間交易SO2排污權1800噸。
2003年,江蘇太倉港環保發電有限公司與南京下關發電廠達成SO2排污權異地交易。開創了中國跨區域交易的先例。
2007年11月10日,國內第一個排污權交易中心在浙江嘉興掛牌成立。標志著我國排污權交易逐步走向制度化、規范化、國際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