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水資源嚴重短缺、農業用水逐年下降的現狀,充分利用玉米生長“雨熱同季”的特點,北京市積極示范推廣雨養玉米旱作技術,提高自然降雨的利用率。2007~2008年,北京市共示范推廣雨養玉米321萬畝,占同期玉米播種面積的78%。示范推廣“山區春玉米”、“平原春玉米”和“冬小麥——夏玉米”三套旱作技術模式,應用抗旱品種、等雨播種、化學抗旱、測墑灌溉和蓄水保墑等節水技術。與常規灌溉相比,每年畝均節水34方,項目區兩年累計減少灌水1.1億方。
2007年,在玉米生長季自然降雨較常年減少91.64㎜的情況下,項目區玉米生產堅持采取無(少)灌溉管理,通過充分利用降雨和土壤水實現了玉米高產穩產。據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統計,項目實施區內72.17萬畝籽粒玉米平均單產406.5公斤/畝,比2006年全市玉米平均單產增產13.6%;2008年比2007年全市平均玉米產量(367.14公斤/畝)畝增產10.72%;12.83萬畝青貯玉米平均單產3624公斤/畝,比非項目區增產12.7%,畝效益平均增收節支68.3元,增效26.2%;提高了廣大農民的節水意識,強化了農技推廣體系技術服務的主導作用。
為提高玉米的抗旱能力,項目組還開展了化學抗旱制劑——保水劑的推廣應用,兩年推廣面積達20萬畝。保水劑的使用,提高了土壤蓄水能力和玉米抗旱能力,為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技術和物資保證。玉米收獲時測產結果表明,施用保水劑的地塊較常規地塊增產7.7%~9.6%、增收9.3%~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