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議現場
據統計,我國2001年到2004年間發生水污染事故3988件,2005年松花江重大污染事故以后,水污染事故平均兩至三天發生一起。2008年,經環保部直接調度處理的突發環境事件達135起,其中威脅群眾飲用水源安全的有46起。可以說,我國正處于環境突發事件的高發期。
近年來,我國各類水源污染事件頻發,使城市供水安全受到了嚴重的威脅,黨中央、國務院對供水安全問題高度重視,多次做出重要指示,要求把保障人民群眾的飲水安全做為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任務,抓實、抓好。解決突發污染問題是我國供水行業面臨的重大而迫切的任務。近年來,在國家的“十一五重大水專項”、“863”課題計劃的支撐下,全國多家科研院所和供水企業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為我國城市供水安全提供了技術支持,為了更好的推動城市供水技術研究,加強學術交流,提高我國城市供水的安全水平,在住建部的指示下,由清華大學、全國供水水質監測中心、濟南市供排水監測中心共同主辦了2010“城市供水應急技術和管理”研討會,中國水網作為唯一的網絡支持媒體將全程報道本次會議。
住建部城建司張悅巡視員,山東省建設廳從吉東廳長,山東省建設廳陳立行處長,濟南市市政公用事業局賈玉良局長,住建部城市水資源中心宋蘭合總工,清華大學環境系張曉健教授出席了本次會議并致辭。
本次會議共設“應急處理技術”,“應急組織管理”,“應急工程和能力建設”,以及“會議主題發言”四個單元。在今日上午的“會議主題發言”中,中國水網專家、清華大學張曉健教授站在我國應急供水的前沿陣地上,深入的分析了我國水源污染的深層次原因,歸納了各類污染源的應急處理技術,并介紹了各類應急處理技術的研究進展和發展方向。住建部城市水資源中心宋蘭合總工概括了我國2001年以來各類水源污染事故的狀態,并介紹了我國“十二五”期間水質監測國家站、地方站的建設和投入情況。中國水網專家、河海大學陳衛教授介紹了長江流域城市供水應急處理的技術對策,以及在無錫太湖藍藻爆發期對于水源污染物模擬預測其移動的寶貴經驗。
在下午的“應急處理技術”,“應急組織管理”,“應急工程和能力建設”三個分會場中,哈希公司介紹了Guardian Blue TM藍色衛士飲用水水源—安全預警系統,綿陽市水務集團介紹了綿陽市在應對油管破裂過程中的應急供水工作,北京天地人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介紹了碟管式膜技術在應急供水中的應用,天地人公司的應急膜處理技術在玉樹地震災區的應急供水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關于本次會議的更多詳細報道請關注中國水網的后續報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