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惠州市共建成梅湖一、二期,江北,金山等30座生活污水處理廠,合計處理能力達到93.65萬噸/日;在建污水處理廠10座,設計處理能力達16萬噸/日,預計今年底前能投入運行,屆時我市污水處理廠總數將達到40座,處理能力109.65萬噸/日。
這是記者從昨日繼續召開的市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上獲悉的。昨日的會議審議了市政府《關于切實加強東江水資源保護議案結案的報告》。會議認為,市八屆人大三次會議《關于切實加強東江水資源保護的議案》交辦以來,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視,積極推進議案的辦理工作,較好地完成了議案提出的目標任務。會議同意市人民政府的報告,決定批準該議案結案。
現狀
東江干流惠州段水質保持穩定優良
記者從會上獲悉,2001~2010年10年間,惠州市共投入47.82億元用于東江水資源保護,其中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達18.78億元;青年河、小金河、淡澳河等河涌整治投入24.72億元。在全面推進生活污水處理廠建設的同時,惠州市不斷完善市區生活污水管網收集系統建設。近年來,全市共投入2億多元,建成配套管網近30公里。
此外,我市還全面清理非法禽畜養殖場、嚴把建設項目環保審批關等。目前,東江干流惠州段水質保持穩定優良,符合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Ⅱ類標準,全市城市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
問題
部分污水處理廠成“曬太陽工程”
會上,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表示,議案辦理工作取得的成績值得肯定,但是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近年來,我市東江、西枝江流域污水處理廠建設取得很大成績,已建成污水處理廠30座,但管網配套建設卻相對滯后,雖然有數十公里的主干管網,卻仍有相當部分主干管和連接主管的支管網甚至“毛細管”未建成,部分生活污水不能進管、進廠,導致部分污水處理廠因無污水可處理成為“曬太陽工程”。如江北生活污水處理廠,設計日處理能力8萬噸,現在實際進水只有8000噸。
此外,河涌整治工作任務艱巨。直排東江的陳塘瀝、小金河、望江瀝排渠等類型的河涌污染形勢嚴峻,整治工作尚未全面啟動。重污染企業的關停并轉、非法禽畜養殖場污染整治效果有待鞏固。目前,我市現存233家電鍍企業,大多集中在東江流域沿岸鄉鎮,威脅東江水資源安全,保護東江的壓力仍較大。同時非法禽畜養殖場死灰復燃現象仍然存在,整治效果保持難度較大。
人大之聲
東江水資源保護任重道遠
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陳仕其指出,關于東江水資源保護的議案雖然結案了,但這并不代表工作的終結,東江水資源保護工作不是大功告成而是任重道遠。陳仕其提出,要以更高的認識、更大的決心、更加切實的措施抓好東江水資源保護工作,充分認識到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站在講政治的高度來認識和對待這項環保工作。要明確責任,從源頭治理,從根本上優化水資源環境。要加快東江流域重污染企業關停并轉步伐,繼續嚴把企業審批關,防止有些地區為發展經濟饑不擇食地引進污染企業,同時防止“雙轉移”過程中“轉”進來一些污染企業。要建立責任制,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
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葉青、朱挺青、李選民、鄧木林建議,在大力推進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同時,要確保污水處理廠管網建設的配套完善并發揮作用;要建立長效機制,徹底清理非法養殖場,同時加強與兄弟市的溝通協調,避免養殖場在上中游造成污染;認真開展電鍍行業專項整治,實行重點區域限批制度;加大內河涌綜合整治力度;加強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加大鄉村環境保護工作宣傳;加強規劃,正確處理好種養業和保護環境的關系等。
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聶波、余國新、劉仕啟提出,要科學引導養殖業發展,積極扶持現代化高標準養殖基地的建立,通過示范帶動標準化養殖,讓養殖業既科學又環保,還能保證市場的物品供給;此外,政府要統籌管理電鍍廠,該關的關,該整治的整治,不能任其發展,要減少水污染。
|